面試時各位考生在回答一些題目時,總是想通過一些名人典故來為自己的回答增添色彩,但是往往發(fā)現自己腦海里回蕩的只有愛迪生、張海迪、貝多芬這些勵志故事,但是這些已經從小到大被說了無數遍,考官的耳朵都快被磨出繭子了。那有哪些故事沒有被引用,說出來可以博得滿堂彩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兩個習大大經常在講話中多次引用的故事。
故事一:信仰的味道
故事的主人公是陳望道先生,他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修辭學家、語言學家,曾擔任過復旦大學校長、《辭!返闹骶。他翻譯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的巨著《共產黨宣言》,而這則故事就發(fā)生在翻譯《共產黨宣言》過程中。
1920年3月他接到了戴季陶的邀請——翻譯《共產黨宣言》,陳望道欣然應承,辭去杭州教職。為了有一個安靜的翻譯環(huán)境,陳望道回到浙江義烏分水塘村老家。一間柴屋,兩張長凳一塊木板組成的床鋪和書桌,仍寒冷的南方春天,陳望道先生就這樣開始了他夜以繼日的翻譯。一天,陳望道的母親給兒子送來粽子當點心充饑,外加一碟紅糖,留沾粽子。一會兒母親來取碗筷,驚奇地發(fā)現兒子滿嘴烏黑,紅糖卻原封未動。老人家愛憐又帶幾分生氣,問道:“這糖甜不甜呀?”陳望道渾然不覺,頭也不抬說:“夠甜,夠甜的了!彪S后等陳望道先生意識到之后,母子二人對堂哄笑起來。在陳望道先生如此孜孜不倦、高度專注的翻譯下,一個多月后,《共產黨宣言》終于全部譯成中文,陳望道則帶上譯稿趕赴上海,后經陳獨秀等人的校對努力,8月份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終于印刷出版。
人民日報點評道“墨汁為什么那樣甜?原來,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紅糖更甜。”
故事二:“潛績”與“顯績”
在福建東山縣,逢年過節(jié)有個約定俗成的習俗:先祭谷公,后祭祖宗。這個谷公就是這則故事的主人公——谷文昌。只要提起谷文昌,人們都有說不完的敬重、道不完的思念、言不盡的呼喚。
如今的東山島,天藍水碧、沙白林綠、花美島奇,早已是“國家級生態(tài)縣”,也是東山人最大的驕傲。但誰能想到,60多年前,“沙灘無草光溜溜,風沙無情田屋休”是這里的真實寫照,3.5萬畝荒沙灘、0.12%的森林覆蓋率、長達150多天的六級大風,東山島東南部可以說民不聊生。1950年谷文昌隨部隊南下至福建,在東山縣工作了14年,擔任縣委書記10年,初到時就關切地說:“不制服這風沙災害,東山人民是無法過好日子的。要治窮,得先除害!”此后他與縣委班子先后8次筑堤攔沙、挑土壓沙、植草固沙……但收效不大,谷文昌并沒有放棄和退縮,而是堅定地立下“不制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誓言,率領東山人民掀起轟轟烈烈的造林運動。雖經諸多變數,但在全民造林運動下,1964年造林8.2萬畝,在141公里的海岸線筑起“綠色長城”。終是讓“荒島”變?yōu)榱恕皩殟u”!拔乙蜄|山的人民、東山的大樹永遠在一起”,谷文昌臨終留下遺言。如今,他長眠在他當年率領干部群眾戰(zhàn)天斗地的赤山林場,50多年前栽下的木麻黃參天如蓋,守護在墓旁,見證著他的滿腔熱血、一片忠誠。
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中這樣說道:福建東山縣的縣委書記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敬仰,是因為他在任時不追求轟轟烈烈的“顯績”,而是默默無聞地奉獻。這種“潛績”,是最大的“顯績”。我們常講的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各位考生,面試中理論論證是灰色的,而故事論證是色彩斑斕的,希望您能從中學習如何在面試中講故事,也希望您能體悟故事背后的治國理政之道,把中國故事講得愈發(fā)精彩,并能不斷書寫更精彩的中國新故事。
相關推薦:
事業(yè)單位面試技巧:面試答題的六大注意事項
事單面試技巧:如何表現出與報考崗位很匹配
事單面試技巧:面試答題三大問題的應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