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除率的概念
清除率(clearance)是指兩腎每分鐘內(nèi)能將多少毫升血漿中某物質(zhì)完全清除的能力。這個被清除物質(zhì)的血漿毫升數(shù)稱為該物質(zhì)的清除率。從上述概念可看出,在判斷腎臟排除某物質(zhì)的能力時,不是只看單位時間內(nèi)從尿中排出了多少,而是要看所排出的物質(zhì)是存在于多少毫升血漿中,即用這個血漿量作為判斷結(jié)果。下表比較了甲乙兩個人的腎功能狀態(tài)。
從下表可知,雖然甲在一分鐘內(nèi)從尿中排出的量(1mg)比乙(0.4mg)多,但甲才完全清除了100ml血漿中的該物質(zhì),而乙則完全清除了125ml中血漿的該物質(zhì),故實際上是乙的腎排出該物質(zhì)的能力強。測定清除率不僅可以了解腎功能,還可以用于了解腎小球的濾過率、腎血流量及推測腎小管重吸收功能。
表 甲乙兩人對某物質(zhì)的清除能力 | |||||
尿量(V) | 尿中濃度(U) | 排出量(U×V) | 血漿中濃度(P) | 排出量所占的血漿容積( C ) | |
(ml/min) | (mg/100ml) | (mg/min) | (mg/100ml) | (ml/min)( U×V÷P) | |
甲 | 1 | 100 | 0.4 | 1 | 100 |
乙 | 0.8 | 50 | 0.4 | 0.32 | 125 |
計算清除率時,需是測量三個量,即每分鐘尿量(V,ml/min)、血漿中某物質(zhì)的濃度(P,mg/ml)和尿中該物質(zhì)的濃度(U, mg/100ml)。
某物質(zhì)的清除率計算:C=U×V÷P
(一)腎小球濾過率(GFR)的測定
可通過測定菊粉清除率和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的方法測定。
1.方法一:菊粉清除率 菊粉是從植物中提取的不帶電荷的果糖聚合物(分子量5200),人體內(nèi)無此物質(zhì),該物質(zhì)無毒性、不參與任何化學(xué)反應(yīng)。從靜脈注入人體后,不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均勻分布于細(xì)胞外液中,在體內(nèi)不被分解。從人體清除的方式為:只從腎小球濾過,不被腎小管重吸收或分泌。因此,菊粉清除率能正確反映腎小球的濾過機能,菊粉清除率可作為測定GFR功能的重要指標(biāo)。
測定時須保持菊粉在血漿中的濃度,例如靜脈注射定量的菊粉,使血漿中菊粉濃度保持在1mg/100ml,測定結(jié)果:尿量(V)為1ml/min, 尿中菊粉濃度(U)為125ml/min。代入公式,得菊粉清除率(C=U×V/ P)為125ml/min。所以GFR為125ml/min。與前述GFR一致。
2.方法二: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由于維持血漿菊粉濃度比較難,臨床上改用較為簡便的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測定法來代表GFR。較為準(zhǔn)確。 所為內(nèi)生肌酐是指機體內(nèi)組織代謝所產(chǎn)生的肌酐。在安靜和普通勞動強度下,受試者的血漿內(nèi)生肌酐濃度相對較恒定。通常測定24小時的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
肌酐清除率=尿中肌酐濃度(mg/L)×24h尿量(L/24h )÷血漿肌酐濃度(mg/L)
基本原理:肌酐可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但在腎小管中幾乎不被重吸收。少量可由近曲小管分泌(可以忽略不計)。我國成人的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約為128L/24h。
(二)腎血漿流量及濾過分?jǐn)?shù)的測定
如果血漿中某物質(zhì)在流經(jīng)腎臟一次后可以完全被清除出血漿(即腎動脈中有一定的濃度,但在腎靜脈中濃度接近于0),則該物質(zhì)的清除率就可以代表腎血漿流量。碘銳特和對氨馬尿酸(PAH)均符合上述要求。PAH對人體無害,不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不被紅細(xì)胞吸附,且便于定量分析。因此可用其清除率測定腎血漿流量。
PAH清除率:當(dāng)維持PAH鈉鹽在血漿中的濃度較低(1~3mg/100ml)時,流經(jīng)腎臟一次后,腎靜脈的濃度接近于0(實際上不是0,因為有約5%的血流是通過腎的非泌尿部分,例如腎被膜及腎盂等),其清除率為660ml/min, 這一數(shù)值代表供應(yīng)泌尿部分的血漿流量,稱為腎有效血漿流量(effective renal plasma flow,ERPF)或腎有效血流量。
濾過分?jǐn)?shù)(filtration fraction,F(xiàn)F):FF是指腎小球濾過率(GFR)占腎血漿流量的百分?jǐn)?shù)。FF=GFR/ERPF×100%。可反映腎小球的活動功能。如測得菊粉清除率為125ml/min;PAH清除率為660ml/min,則FF=125/660X100=19%。在原發(fā)性高血壓和心功能衰竭病人,F(xiàn)F升高;而在急性腎炎病人,F(xiàn)F下降。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