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認知:我必須所有的事情都是權(quán)威的。
錯誤的行為:因為我是權(quán)威,所以孩子必須無條件的信服我的觀點,我讓他做什么無需解釋,“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是最好的方法。
錯誤導致的結(jié)果:孩子的抗拒心增強,溝通難度升高,自尊心低落。
結(jié)論:其實無論是大人還有小孩都希望自己被接納。
正確的認知:在尊重的前提下,做孩子的道德評判、生活教練、人生導師。其實任何孩子都有有別于他人的長處,就看你如何去鼓勵他發(fā)揮長處而往正確的軌道上去發(fā)展。
正確的行為:本著互相接納、互相尊重的原則引導對方共同探討自己的觀點,以開放式的溝通去讓孩子自己感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正確導致的結(jié)果:親子溝通和諧,具備走進孩子心靈的綠卡。
舉一個例子,選擇題:你更愿意面對一個怎么樣的領導呢?
A擁有經(jīng)驗,可以建議你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對員工意見及建議尊重并重視+尊重每個員工的個人發(fā)展和思想。
B擁有經(jīng)驗,有些事允許你做、有些事堅決不允許你去做+從不采納或很少采納員工的意見+不允許員工有自己的發(fā)展空間和思想。
廣大家長肯定會選擇A ,為什么呢?因為“寬松的環(huán)境、有安全感的權(quán)威引導、自己本人和觀點充分被接納”是我們選擇領導的前提。
不要試圖認為孩子真的是什么都不懂,這樣只會讓自己與孩子的親子溝通產(chǎn)生隔閡。同樣,如果你能夠像A那樣對待自己的(員工)孩子,孩子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講一則故事:
西安的案例,一個完全聽話的孩子。小晴是從小人見人夸的“聽話的好孩子”,學習始終在高中以前名列前茅,人長得又漂亮,鄰居人見人夸。媽媽讓好好學習,小晴就“雙百”;媽媽讓小晴天冷多穿衣,小輕便按照媽媽給拿出的衣服老老實實的穿上,那怕中午天氣再熱,也不會自己擅自脫下一件。小晴媽媽給小晴說:“只要把學習搞好,什么都不用你管”,小晴聽話,襪子都是媽媽每天遞到床邊才肯起床。高中開始住校了,小晴的媽媽陪小晴在學校邊上租了一個房子,陪讀。小晴還是很聽話,媽媽撈到了十幾年“一定考大學”,小晴記在心里。高考結(jié)束了,被一所重點本科院校錄取。小晴終于完成了“一定考大學”的任務。之后來到大學,發(fā)現(xiàn)一切不一樣了,這是一個社會,需要人與人的溝通和接納。自己沒有洗過衣服、洗過襪子、自己沒有收拾過書包、自己不知道該怎么去給學生證注冊,于是想家、想媽媽的照顧。有時候還想,我完成了媽媽多年的夢想“一定考大學”,總該有點自己的思想了吧?不懂得謙讓與溝通的小晴還經(jīng)常和同學發(fā)生摩擦,突然沒有目標感的小晴迷失了自己。最后,輟學回家,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待業(yè)青年。
還有一個山東的案例,小洋,他的爸爸就是那種信奉自己就是權(quán)威,而且必須是棍棒下才能出孝子的人。小洋很聰明,幼兒園基礎還可以,小學已開始學習很好。后來老師給小洋爸爸說,你兒子功課不錯,就是字像“狗爬的”。于是小洋的爸爸開始了給孩子買各種字帖,但是小洋想,學習好就行,憑啥字還必須好。于是消極應對。結(jié)果爸爸很快失去了耐心,開始經(jīng)常打孩子,認為獨生子女是自己的全部,不打以后還了得。越打,小洋越抵觸。于是有一天,小洋在被爸爸訓斥的時候說出了“我肯定不是你們親生的”之類話語。結(jié)果被爸爸打掉了兩顆牙齒。小洋逐漸的厭倦了這個讓他挨打、變得可憐的學校,逃學。逃學被發(fā)現(xiàn)后,小洋的爸爸還是打,打得越來越厲害。小洋的爸爸媽媽的夫妻感情也出現(xiàn)問題了,經(jīng)常因為孩子管教不好而互相推卸責任。最終在小洋初中那年離婚了。失落的爸爸更加經(jīng)常性的打小洋。于是小洋在家里得不到接納,混到了社會上。認識了后來的幾個社會上的朋友,終于在所謂“大哥”的誤導下,把刀子捅向了一位夜晚回家的女青年。在看守所里,小洋仍堅信,自己的“大哥”對待自己要比自己的爸爸更好。
廣大的學員朋友,你們都看到了嗎?同樣的孩子,只是因為我們的一些認知偏差,便導致了那么可怕的后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同樣,埋下抵抗的種子,后果也將不言自明。
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榜樣是最好的激勵。父母因為很多緣故,自然而然的變成為了孩子模仿的對象。很多家長都習慣了用說教的形式來教育子女,“我能害你嗎?按我說的做就沒錯,別學我,我是大人”。
我們聯(lián)想到了中國內(nèi)戰(zhàn)時的一段細節(jié)。國民黨軍隊常說的一句話是“都給我沖,不沖的軍法處置,別在我后邊,我是長官”,結(jié)果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而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在沖鋒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弟兄們,都跟我沖”。廣大的家長朋友,你們找到中國內(nèi)戰(zhàn)最終以我方勝利為結(jié)果的原因了嗎?如果你是士兵,你希望站在那個陣營呢?
孩子也同樣什么都明白,“與其你總讓我去做,可是你為什么不做呢”。這是孩子的內(nèi)心真實寫照。
一則真實的故事。宋濤是某大學教授,而李大中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公司老總。宋濤的孩子很快樂,和李大中的孩子在一個班。宋濤的孩子在班里學習很好,而且人緣也不錯,尤其口才,簡直可以用出口成章來形容這個十歲的小孩子。李大中就約宋濤在宋家會面,想要看看到底宋濤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后來宋濤說:“我的孩子就是能看書,其實我真沒下什么功夫管過這孩子”。于是李大中就讓秘書記下了宋濤孩子都讀得是什么書,然后就安排公司的人去買了很多很多的書,全是按照宋濤的標準買的。回到家,也模仿宋濤的口吻給兒子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最有營養(yǎng)的綠色食品,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然后不讓孩子每天踢足球了,就是看書看書看書再看書,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強迫孩子看書后不到半年的時間,孩子學習反而不行了,而且居然偷偷學會了用收音機在臥室里收聽英超聯(lián)賽,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后來才發(fā)現(xiàn),李大中和宋濤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給我沖”和“跟我沖”,李大中回家就和自己的朋友們談論生意打麻將,那么孩子呢?環(huán)境在哪里?。從這個故事里我們感悟到的是什么呢?“沒有適當?shù)沫h(huán)境,卻要求孩子有那樣的特質(zhì),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
其實家長最困惑的問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溝通”。很多家長不懂得情緒控制,經(jīng)常會把溝通就理解成“說教”,尤其是當問題發(fā)生的時候。其實當人面對問題的時候,往往會發(fā)生兩種情況:發(fā)泄,壓抑。
我們舉一個例子,家長常扮演的角色。當然,這些角色都是反面的:
背景:小明媽媽看到小明臉上有兩道被抓傷了痕跡,事先小明的成績已經(jīng)連續(xù)三次考試連跌7、8名了。
第一種職業(yè):漢奸。
小明我告訴你,我都說你多少次了,你屢教不改,我不打你,我讓你爸回來打你。
你犯過的事我沒和你算,我都攢著呢,等出大事和你一起算。
第二種職業(yè):警察。
我說過,你不準哭,你要是再哭,我可要懲罰你了,我的政策你是知道的。
今后不允許你再惹事,否則小心我把你皮,和你的血。
第三種職業(yè):假冒偽劣導師。
你已經(jīng)很大了,你應該懂事了。
中學生了,不能再讓媽媽操心了。
你應該為你的行為去反省。
你真的感到你很懂事嘛?
第四種職業(yè):事后神仙
我就知道你不是省油的燈。
怎么樣,學習成績出問題了吧。早就料到了。
第五種職業(yè):法官
學習成績不好一定是好惹事導致的。
媽媽什么時候騙過你,就知道打假,百害無一利。
一定是你先動手的。
我不相信你了,你曾經(jīng)總是欺騙我。
第六種職業(yè):虛假的安慰者
沒事兒子。
天塌了有你爸呢,誰也不敢欺負你。
其實殊不知,這些角色雖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卻給孩子造成了心理上不可逾越的傷痕。其實父母要說話以前,真的需要學會怎么聽孩子去說話,然后再能站在對方的觀點上來引導對方。
有下面的一段故事,張雪與羅華是同班同學,兩個孩子幾乎在春天同時感冒了,因為他們是同桌。張雪稍微厲害一點,羅華略微輕一些。他們在周一的早晨都不太想去上學了,于是發(fā)生了這樣的一則對話:
張雪在即將出門時對媽說:媽媽,我今天頭疼的可真厲害,好像還發(fā)燒。
媽媽顯然聽出了弦外之音:你頭痛的很厲害,是嗎?
張雪:是的,特別特別的難受。
媽媽:哦,你是不是感覺今天在家里休息一天會好些呢?
張雪:是的。這樣會好些。
媽媽:你感覺你真的不能堅持了嗎?
張雪:不能了,太難受了。
媽媽:好吧,你在家里休息一天,但是你感覺情況稍微好些的時候,就趕快的返回學校吧。在家里你看看能不能做些事情,比如看看書什么的?當然,這是在你自己認為身體能堅持的前提下,
張雪:好的,媽媽。我認為在家里看看書還是沒問題的,我上午休息一下,下午就去上學。
羅華在即將出門前對媽媽說:媽媽。我今天不想去上學了,頭疼。
媽媽同樣也聽出了弦外之音:必須去上學,不上學怎么行?
羅華:可是媽媽,我真的很難受。
媽媽:媽媽生病了還堅持上班呢?你為什么不能堅持,你必須去!你這樣下去,學習肯定會受很大影響!
羅華:我真的很難堅持,就一上午可以嗎?
媽媽:你是不是沒寫完作業(yè)?
羅華:沒有。
媽媽:好,就算是媽媽給你批這半天假,你也得在家里給我好好的讀書,要不功課落下了你可擔當不起!
羅華:哦。
媽媽:我決定近期就去學校校訪,看看你小子到底有什么鬼,一點病就不去上學。
羅華:哦。
廣大的家長朋友,你們看到了嗎?即使是同一樣的事件,不同的認知也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家長朋友,如果讓你選擇你的領導,你愿意選擇A“B呢?
A經(jīng)常會訓斥你、批評你,但是自己也確實以身作則了!
B經(jīng)常會鼓勵你,遇到問題即使是你的錯誤,也會充分的鼓勵你并一同去解決。
廣大的家長朋友,你們肯定是喜歡在那個喜歡鼓勵你的領導下去工作對嗎?既然你們都知道需要鼓勵,那么孩子呢?孩子當然也需要鼓勵了。
我們再做一道選擇題。你更愿意和誰講出你心中對育子的苦悶?A還是B?
A經(jīng)常訓斥你,對你羅列出你很多在親子教育中失敗的地方!
B經(jīng)常鼓勵你,告訴你,其實你很愛孩子,就是方法不得當。愿意踏實傾聽你的傾訴的人?
我想,廣大的家長朋友還是會選擇B。既然大家都愿意和鼓勵自己的人說心里話,那么孩子呢?孩子也是一樣。
我們講一則故事:
李偉和黃立是兩個很聰明的孩子,他們的爸爸媽媽都是一個單位的,都面臨著從北京調(diào)到南方去工作,于是經(jīng)過他們的商量,孩子們同意了跟隨爸爸媽媽去南方,他們都轉(zhuǎn)學到了南方的一所重點實驗中學。
李偉和黃立因為學習進度和當?shù)氐暮⒆硬汇暯,所以學習很吃力,期中考試分別是班里的23名和30名。
李偉的爸爸得知孩子考試成績后,對李偉說:你簡直就是廢物一個,都是一樣的孩子,你吃的穿的都不比別人差,你怎么就靠這個爛成績呢?
李偉說:我確實是因為自己進度跟不上,才失手的。
李偉爸爸:這都不是理由,人家那么多孩子都是轉(zhuǎn)學來的,人家都沒有考砸,怎么就你砸,我看不揍你是不行了。你不會的題不會請教老師,請教同學嗎?
李偉:都不熟!
李偉爸爸:我看你就是廢物一個,沒什么大出息,連和人說個話都不會。行了,你后我看你也就是能做個民工了。
黃立也會到家里,告訴了爸爸自己的成績:爸爸,這次考砸了,在班里能倒著數(shù)了。
黃立爸爸:是嗎兒子,你認為什么原因讓你考這么差呢?咱們一起來總結(jié)一下。
黃立:主要是因為進度不一樣,還有就是老師出題的風格我還無法適應。
黃立爸爸:你感覺和你與同學們不熟悉,不愿意請教有關系嗎?
黃立:對了,有很大的關系呢?
黃立爸爸:沒關系兒子,勝敗乃兵家常事,咱們距離中考還早著呢,慢慢來。剛來到這個環(huán)境,能這么快找到自己的不足,爸爸已經(jīng)很佩服你了。
黃立:爸爸,別說了,沒,終歸還是我的責任,我今后一定努力。
黃立爸爸:兒子,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夠超越自己,爸爸來到新單位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一起努力吧。
黃立:好,一起努力。
廣大的家長朋友,從這則故事里,你們能悟道什么了嗎?
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潤滑劑是什么?感情。而批評總是能夠把好不容易積攢起的感情吞噬,即使出發(fā)點是好的。而正確的贊美卻能夠成為感情的添加劑。同樣的事情,即使我們目標是一樣的,我們正確地合理的運用了贊美,往往也能事半功倍。
廣大的家長朋友們,從下面的這三道數(shù)學題里,你們看到了什么?
1+1=2 2+2=4 4+4=16
一定是先發(fā)現(xiàn)了里面有一道數(shù)學題是錯誤的,對嗎?這說明每個人總是會先關注錯誤。家長也是一樣,總善于在孩子發(fā)生錯誤的時候去找孩子溝通,而往往運用的所謂“靈丹妙藥”就是批評。
家長朋友,如果下面是你的領導日常的行為,你更喜歡哪種行為呢?
A領導總是能夠聚焦你的劣勢,比如你上班期間經(jīng)常會接到關于家里事情的電話,然后就開始批評你,有時候甚至指責,全然看不到你的工作成果或很少看到。
B領導總能夠發(fā)現(xiàn)你與眾不同的優(yōu)秀特質(zhì),比如你總是能夠提出工作上不符合流程,但是很有時實效的建議,然后鼓勵表揚贊美你。
家長朋友,你喜歡領導哪種行為一點呢?肯定是B。為什么?批評是破壞性的,正確的贊美則是建設性的。
有一則故事,分別是批評、虛假贊美、贊美。
批評。曾經(jīng)引導力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碰到過這樣的一則案例。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曾經(jīng)對數(shù)學特別的感興趣,小學一直數(shù)學相當?shù)暮。所以我就沒有怎么管過他的數(shù)學成績。到了初中開始,他的成績開始受到同學的沖擊,我一看不行了,就開始加了把勁,只要他作業(yè)錯一道題,我就批評他,從來不會放縱他驕傲的態(tài)度。這位媽媽說,她看了很多家教的書,所以從不打孩子?珊⒆訛槭裁淳蛷某踔虚_始不喜歡學習了呢?其實引導力認為,孩子缺乏興趣恰恰是因為這位媽媽的批評導致的。為什么?因為每當做錯一道題,就會招來批評,就像你小時候用勺子喂孩子吃藥一樣,如果勺子伸過來有可能是糖水也有可能是藥的話,孩子索性不吃好了。學習也是,當興趣被批評和懲罰力壓的話,誰還喜歡冒著風險去完成自己的興趣呢?
虛假贊美。小瀾學習一般化,其實主要是因為沒有興趣,可是小瀾就是喜歡手工。于是她的媽媽根據(jù)引導力的書籍,開始對孩子使用“贊美攻勢”,結(jié)果孩子不僅沒有被喚醒學習的興趣,反而對媽媽的話從此再也不信任了。媽媽是這樣說的:“小瀾啊,別再玩手工了,那東西長大了連工作都找不到,你還是好好學習吧,你比任何的孩子都聰明”。引導力認為,這位媽媽說的話是典型的“正確的廢話+虛假的贊美”,孩子是有辨別能力的,這話當然沒有用了。
贊美。曾經(jīng)的一個小孩子學習很不好,每門功課都在學校里是倒數(shù)第二,而且倒數(shù)第一是一個弱智兒童。這個孩子唯一的優(yōu)點就是喜歡足球,于是老師安排每天寫日記,這孩子就是把日記里寫上足球評論。老師和這個孩子的爸爸都打擊孩子,說些這個什么用都沒有。后來這個孩子的媽媽下決心自費供孩子上大學,孩子受家庭影響,準備醫(yī)學。結(jié)果孩子媽媽給了孩子一句鼓勵,“其實你應該學新聞,因為你的文筆和口才很好”,結(jié)果這個孩子因為這句鼓勵,就開始在學校里做兼職的足球評論員,起初稿件經(jīng)常被拒絕,但是媽媽話讓這個孩子有很強的動力,時刻在想“我絕對比別人強,我媽媽說的。”于是不斷的改進、不斷的補充,這個孩子的稿件終于開始被各個媒體接納了,于是這個孩子開始轉(zhuǎn)讀新聞學,現(xiàn)在是新聞學的博士在讀生,而且現(xiàn)在在他所屬的科研圈子里已經(jīng)小有名氣。
廣大的家長朋友,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了嗎?贊美永遠都比批評有效,贊美不在數(shù)量多少,而是看看是否贊美到了點上,真正有效的贊美,哪怕只有一句,便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溝通是從傾聽開始的,首先要讓對方知道你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溝通還要注意“關閉”與“開放”的區(qū)別。想讓對方開放的和你溝通,你自己首先要開放。“開放”永遠比“關閉”要積極。舉一個例子:
雞蛋如果是讓小雞自己開放的話,那么出來的是一只小雞。
如果我們一定要生硬的讓雞從里面出來,而不是讓雞自己開放的話,那么錘敲后,出來的是一只雞的尸體。
選擇題,如下的領導,你更喜歡在誰的手下做事:
面對一項工程,你和領導有不同的觀點。
A領導不愿意感受,不愿意了解,否定了你表達自己感受和建議的權(quán)利。
B領導愿意接受自己員工所說的,表示他承認員工有表達自己感受和建議的權(quán)利,并談成了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權(quán)利,雙方討論。
我想,作為員工,你更喜歡B,對嗎?
說明什么了?同樣是溝通“關閉”與“開放”有著天壤之別。
講一則故事,故事里孩子的媽媽是否運用了正確的開放式回答,導致了不同的結(jié)果:
小雅前一天放學前聽說今天要到預防針,于是在早晨起床的時候?qū)寢尡硎,自己今天不想去上學了。
懂得開放式溝通的媽媽說:你今天為什么不想去上學呢?可以告訴媽媽嗎?
小雅:反正就是不想去了,想在家里休息一天,我討厭學校。
媽媽:是什么原因讓你討厭學校呢?是作業(yè)沒有完成還是和小朋友鬧別扭了?告訴媽媽,媽媽一定能夠有辦法幫你解決。
小雅:其實也沒有啦,作業(yè)一直完成了,也沒和小朋友打架。
媽媽:那你還會有什么問題讓你不愿意上學呢?
小雅:其實也沒什么,如果我告訴你,你真的不會責備我并且?guī)椭覇幔?/p>
媽媽:是的,媽媽一定是你堅強的后盾。
小雅:其實就是今天打預防針,我怕打針,我不想去。
媽媽:哦,是這樣呀。還記得那年你感冒,咱們在醫(yī)院里住院嗎?每天都要打針,多痛苦呀。其實預防針就是來預防這些事情的。
小雅:記得。但是,總不能老輪到我的感冒吧。
媽媽:你們辦多少同學都感冒了呢?平均五個孩子就會有一個,對吧。所以你來選擇,是現(xiàn)在預防,還是期望自己變成那五個孩子里的其中一個呢?媽媽的觀點是預防總比得病好。你的觀點呢?
小雅:那好吧,我去。
不懂得開放式溝通的媽媽說:小雅,你一直是好孩子,怎么今天說不去就不去了,你到底怎么了?
小雅:就是不想去。
媽媽:不上學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你必須要去,否則媽媽會生氣的。
小雅:我真的不想去,我就是討厭學校。
媽媽:我告訴你,上學是為你好,你別以為是為你媽媽學的。你肯定是和同學打架了或者是作業(yè)沒完成。我今天就送你去,到底問問老師你出了什么事。
小雅:媽媽,別去學校了,我告訴你還不行嗎?我不想打預防針。
媽媽:打針不疼,別怕?烊,不去我就生氣了。
于是,小雅在媽媽的強迫下去了。
廣大的家長朋友,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嗎?懂得開放式溝通的媽媽善于引導孩子,而孩子也可以在引導中悟道其中的道理。而不懂得開放式溝通的媽媽只會用封閉式的口氣再指揮孩子,絲毫沒有給孩子表達自己感受的空間,典型的“騙子(說打針不同)+法西斯(集權(quán)管理,沒有溝通)”。你們想做哪個家長?
凡事肯定是辯證的,一分為二的。即消極的一面和積極的一面?茖W認為,同樣的事件,消極的導向與積極的導向會導致不同的結(jié)果。
下面是一道選擇題,你認為誰更能夠很快的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一家培訓公司遇到了研發(fā)人員的毀約,科研項目面臨著癱瘓的危險。
A這可怎么辦,研發(fā)人員不干了,咱們這個項目可就全完了,工期不能如期完工,這事可就麻煩大了。
B太棒了,這樣的事情(研發(fā)人員毀約)居然發(fā)生在我的身上,凡是必有其因果,一定對我有幫助,我又得到了一次成長的機會。問題一定有我的責任,我必須積極地去改正。
同樣的困難,不同的導向給了這個團隊不同的力量。
孩子也是一樣,就看我們給他什么樣的導向了。
講一則故事:
小翔和小航是同班同學,他們其中考試成績都很一般,班級排名小翔35、小航38,距離中考還有一年半的時間了。
家長會結(jié)束后,這兩個孩子的媽媽給孩子各自產(chǎn)生了這么兩種導向。
小翔的媽媽說:兒子,你能不能爭點氣,距離中考還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就你這個成績,別說重點高中了,就是普通高中都沒戲,你天天還就知道玩,玩咋那么好啊,你啥時候能懂事啊。你想把媽媽氣死啊,告訴你,你要是考不上重點高中,我就不要你了。
小翔得到的信息是:1、我不爭氣,媽媽否定我了。2、只有一年半了,我沒戲了。3、既然沒戲了,就玩吧。4、我根本沒想氣死你,你卻拿這些事情來威脅我。5、我今后有了孩子絕對不讓他上高中。
小航的媽媽則給了小航積極地導向:兒子,勝敗乃兵家常事,媽媽始終相信你還可以有提升,現(xiàn)在距離中考還有一年半,我們平均每個月為自己提升一名,我們就可以殺到20名,如果我們再加把勁,我相信你能夠達到這個目的!
小航得到的信息是:1、媽媽在鼓勵我。2、勝敗乃兵家常事。3、媽媽還相信我,媽媽把壓力留給自己。4、每月追趕一名似乎并不難。5、考高中的主動權(quán)還在我的手里。
廣大的家長朋友,你們看到了嗎?同樣的事件,不同的導向給了每個人不同的力量。
人最大的敵人是誰,使自己。戰(zhàn)勝自己,才是永恒。
我們經(jīng)常在面對孩子學習成績下滑的時候,我們會怎么說孩子呢?其中慣用的伎倆可能就有如下兩條:
A你怎么不和好孩子比,專門和那些落后生去比呢!
B你看看人家隔壁小新,門門功課都是第一名。
你們認為誰對啊?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說是B。但是很遺憾的告訴你們,這兩條都不對。你們已經(jīng)形成了思維定勢,就是但凡這本書里的題目,肯定是有一個正確的,其實你們大人也會粗心,不是嗎?
面對錯誤,我們改掉就好了,超越自己才是最好的競賽。
如果你對你太太說:你看我們辦公室的小楊多好啊,穿衣得體、說話客氣、多有女人味,你怎么就不能和人家比比,你看看你,現(xiàn)在就是一個黃臉婆。
你太太會怎么想?天呢,你是不是嫌棄我了。
如果你對你老公說:你看看我們單位的老劉,工作多賣力,賺錢又多,而且對老婆孩子那么好,你再看看你,什么德行,不務正業(yè)、吊兒郎當。
你老公會怎么想?天呢,你嫁他算了。
廣大的家長朋友,你知道你不能和你的愛人說這樣的話,可為什么卻總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呢?難道就是因為孩子小,無從反抗嗎?
講一則故事:
這是一個我們接觸過的這事的對話案例。
媽媽:小葉,起床了,快點。不起床我可收拾你(命令的口吻)。
小葉:知道了,唉。(無奈)。
媽媽:人家隔壁小陽都已經(jīng)上學走了。(和人家比)
小葉:知道了,小陽天天去那么早,學習一樣不如我。(已經(jīng)不耐煩了)
媽媽:你學習怎么不和一個好學生比,專和他比,你怎么我和小馬比(看看這家長,簡直就是奴隸主,起床和小陽比,學習又和另外一個人比,你以為你的孩子是圣人嗎?)
小葉:行了行了,那個小馬一個好朋友都沒有,就知道學習。(疲于應付)
媽媽:有沒有朋友是現(xiàn)在你關心的問題嗎?你的任務就是學習,明白嗎?(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了別人)
小葉:我知道了,行了吧。別那么嘮叨行嗎?
媽媽:你看看你的同學,誰說他媽媽嘮叨?媽媽天天這么早起來伺候你,你看看你那德性,我怎么攤上你這么個孩子。(言談間小葉已經(jīng)感受到了媽媽的嫌棄)
從這段對話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么幾個問題:1、小葉沒有自己發(fā)表觀點的舞臺2、小葉的媽媽想讓小葉明白,學習好才是好孩子,任務只有學習,沒有別的。3、小葉認為媽媽嫌棄她了。4、小葉已經(jīng)對媽媽的話一定都不愿意接受了。5、小葉最起碼討厭了小馬和小陽。6、媽媽的價值觀強加,讓小葉慢慢的喪失了自己的生活樂趣以及正常的屬于自己的價值觀。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看大家怎么回答。
下雨了,你上班忘記帶傘,你要付多少責任?答:百分之一百。
你和你太太下班回家,都忘記帶鑰匙,你付多少責任?答:百分之五十。
你們項目組十個人,大家忙于過年,把項目給做砸了,你付多少責任?答:十分之一。
學校、社會、家長、孩子、智力。你的孩子學習不好,你付多少責任?答:五分之一。
我想告訴你們,以上的答案除了第一個是正確的以外,其它全是錯誤的。為什么?因為中國人最大的弊病就是責任共擔,毛主席都在“十年動亂三七分”的問題上推卸自己的責任,可見這種弊病在中國有多么的可怕!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把上述幾個問題的答案改成“責任在我”,那么我們忘帶傘、忘記帶鑰匙、項目流產(chǎn)、孩子教育出問題等問題出現(xiàn)的概率不就降低很多了嗎?
中國的孩子現(xiàn)在普遍沒有責任感。講一則故事:
在一所大學里。中國學生的宿舍和日本學生的宿舍是鄰居,中國學生的宿舍廁所和日本學生宿舍的廁所幾乎都堵上了。
中國學生做事的流程是這樣的:1、查找堵廁所的真兇,并且讓他出面親自打掃干凈。2、找不到兇手的話,則由宿舍長出面收舍費,然后一起買工具處理問題。
日本學生的流程很簡單:1、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學生買來工具。2、悄悄的打掃,打擾的不要,然后處理完畢。
廣大的家長朋友們,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了嗎?
中國的學生——偉大的民族復興,我必須承擔十四億分之一的責任。
日本的學生——大和民族的復興,我必須承擔全部責任。
中國PK日本如果當這批孩子成為我們社會建設主流的時候,我們還有戰(zhàn)勝對手的機會嗎?斬釘截鐵的回答:沒有。
但是,家長會說,孩子沒有責任感又不是我的錯。
我再講一則故事,你們看看是不是你們的錯!
幼兒園有一個海洋球的大池子,孩子們都喜歡在里面玩。上午九點的時候,海洋球池完成了使命了,因為孩子們要去畫畫了,于是小朋友們各自去海洋球池邊把球撿回去,大家在比誰揀得多、誰揀得快。下午放學了,孩子們在池子里等待著父母來接孩子。于是一個孩子就開始不斷的方池子里撿球,結(jié)果他的媽媽說:“揀什么揀,你真傻,別人不揀憑什么你揀”。
廣大的家長朋友們,找到根兒了嗎?
我們必須學會責任回歸。家長、學校、社會、孩子,多需要勇敢的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責任在我!不要再推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