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海還拉著顧榮金,指著村下的溪流建議說,夏天時修幾道矮壩,攔水養(yǎng)魚;還可以引進東北的林蛙,放在溪邊的林子里養(yǎng)殖。
對于王文海的建議,顧榮金表示部分接受。“現在來的項目太多,差不多天天都有新的人帶著各種項目進來,我們只能挑選適合駱駝灣村的項目!
扎堆式扶貧:“領導效應”能走出“真貧”?
駱駝灣村無疑是幸運的,中央首長的蒞臨,讓這個地處太行山深處的小村莊一夜間成了各界關注的焦點。總書記履新不久就奔赴駱駝灣村考察,不僅體現了中央政府對扶貧工作的高度重視,而且釋放出了“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強烈政策信號。而紛至沓來的各種發(fā)展項目、捐款捐物、慰問演出更令當地應接不暇,從寂寂無名到國內外關注,還為駱駝灣村帶來了品牌效應。
無可置疑,各方的捐款捐物、獻計獻策、發(fā)展項目對貧窮的駱駝灣來說是天大的好事,有利于當地經濟的發(fā)展,是一種福祉。然而,駱駝灣的幸運能維持多久,接受捐贈又能維持多久,“春天的暖風”會一直吹下去嗎,全中國千萬個“駱駝灣”又怎能指望總書記的“領導效應”脫貧致富?
不管是開展工作還是解決問題,領導重視的確能起推動作用。但問題的另一面是,加快發(fā)展,脫貧致富,還是要靠自力更生。切不可以為來的人多了,被關注了,問題就不難解決了,甚至產生等靠思想。應有的態(tài)度是,要把領導的關心和支持轉化成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奮發(fā)圖強的動力。
問題離我們并不遠,關鍵是要頭腦清醒、認識到位。光靠“領導效應”,發(fā)展難以持續(xù);樹立正確政績觀,因地制宜重實效,才能走出“真貧”。
支持駱駝灣村脫貧,熱情固然可嘉,也要防止形式主義,防止幫扶出現異化。“熱鬧的煩惱”會不會一陣風刮過就了無痕跡?實實在在的脫貧開發(fā),需要的是科學的規(guī)劃,扎實的推進,而不是面子工程,形象表演。這種“探照燈式”的救助能涵蓋多大面積,照亮多少人的“幸福之門”?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全民的幸福指數?扶貧從來都是“雪中送炭”式的攻堅戰(zhàn),而不是“錦上添花”式的項目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