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知道朋友有至親離世,正處哀傷期間,你應該怎樣去表達關(guān)心?不少人會怕問多錯多,索性對方不講自己就不問。這樣做是冷靜,還是冷漠?又有些人只一味勸說“看開點”、“不要那么傷心”,這些話真的有用嗎?
心理醫(yī)生指出,“不是每個人都合適作為哀悼陪伴的人選,例如一些本身性格比較負面、工作太忙沒時間,又或者思維比較理性的人,都不一定合適”。但醫(yī)生也表示,就算不是“最適合”的談心人選,朋友之間也不要回避當事人的哀傷,應按對方的步伐,了解其需要,分擔自己適合的陪伴角色。
喪親情緒3個階段
一般而言,喪親情緒可分為3個階段。
喪親初期:當事人剛知道親人離世的消息,情緒處于震驚、不真實的階段,很需要一個讓他安心的人陪在身邊,作為“定心丸”,朋友最好整日陪伴著他,但重點在“陪伴”,而不是“開導”。
陪伴方式:這個階段,喪親者可能會有很多不理性的話比如“是我害死他的”等,也有喪親者會控制感受表現(xiàn)極為平靜,其實這些夸張的自責,又或過分冷靜的言行,都是個人情緒防衛(wèi)機制的表現(xiàn),希望借此來平衡自己內(nèi)心的憂慮和震驚的感覺,身邊的朋友不需要刻意判斷這些表現(xiàn)是否正常,只要行為沒有失常傷害自己,只需陪在對方身邊,聆聽他的話語,給他空間表達傷痛就足夠了。
喪禮前期:當事人情緒不穩(wěn)定,而偏偏此時有很多后事要處理,如喪禮安排等,朋友如果能適當幫忙分擔事務,可減輕其壓力。
陪伴方式:朋友千萬不要幫當事人做完所有決定,因為處理喪親程序的經(jīng)驗,有助當事人接受“親人已離世”的信息,如果全由他人代勞,反而讓他更難接受事實。
喪禮后期:喪禮辦完后,很多人(甚至當事人)都會覺得事情已完結(jié),但其實忙亂過后,當事人才會有更多時間面對內(nèi)心感受,家中每件事物都時刻在提醒他已失去親人,會有很多具體的生活不適應。
陪伴方式:留意當事人細節(jié)上的需要,比如多和他進行戶外活動,減少睹物思人的影響。盡量協(xié)助當事人適應喪親后的生活。
哪些話你應/不應說?
應該說的話:
“可能這一刻你不知道說什么,不過可以慢慢來,不用心急”、“我知道一切來得太突然”、“我很擔心你的情況”等。
不應說的話:
“節(jié)哀順變”、“時間會沖淡一切”、“一切都會結(jié)束”等。原因:這些陳腔濫調(diào)的說話,背后有著一種“不明白”的表現(xiàn),令當事人更感沒人理解心情,倍覺難受。
“不要哭啦,哭得再多他都不會回來……”原因:哭是人無助時的正常表達反應,當事人也控制不了,硬是提醒對方要自制,只是“不明白”對方內(nèi)心傷痛的表現(xiàn)。
“我很明白你的感受……”原因:每個人面對喪親的傷痛,沒有人能真的完全明白,只管急于用話語去表達自己的“明白”,反會忽略了要體會當事人的情緒。
哀悼陪伴有技巧
喪親情緒反應一般在3~4個月后可以緩和,如身邊的朋友觀察到當事人的生活作息有例如持續(xù)失眠、逃避社交、突然發(fā)胖或消瘦等,必須建議當事人看心理醫(yī)生,并陪同接受輔導。但醫(yī)生也強調(diào),每個人抒發(fā)情緒的方式因人而異,傾談分享是成年人主要的表達方式,在哀悼陪伴的過程中,朋友只要注意以下技巧,也可減少刺激當事人的情緒:
回應的重點在接納、肯定對方的感受,才再表示關(guān)心,而非執(zhí)著于事情或字眼的對錯。
聆聽是最重要的技巧。
作伴者需要冷靜而不是冷酷,因此傷心時,也可陪著當事人流淚。但為免增加當事人的情緒壓力,也應該控制情緒,表達清楚是“我也很難過,但你不用擔心影響到我……”之類的話。
相關(guān)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