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看來富得流油的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也喊窮了。廣東省省長朱小丹上月拜會了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尋求財政部的支持。此外,近期多省市一把手前往北京拜會財政部主要領導,也表達了類似觀點:本省經濟底子薄,希望中央財政加大支持力度。(《每日經濟新聞》7月17日)
以前,很多地方政府及其發(fā)改委官員都是拜會國家發(fā)改委,F在,情況正在發(fā)生變化,地方大員開始拜會財政部。為何出現這種轉向?又能反映出什么問題?
地方大員從國家發(fā)改委轉到財政部,說明新一屆中央政府簡政放權、大力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成效。因為之前發(fā)改委管理的項目審批事項非常多,只要它審批項目,項目配套資金不會成為問題,國家財政部根據發(fā)改委項目審批預算如期撥付資金,所以地方政府“跑部”發(fā)改委,F在,隨著國家對行政審批項目的改革,特別是今年以來取消和下放133項涉及能源投資等審批項目,從中央層面減掉了許多項目投資審批,當然,也就不會安排相應的項目資金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掌握了大部分項目的投資審批權,可是光有投資審批權不管事,還需要資金支持,因此就爭相拜會財政部爭取資金支持。
其次,地方大員拜會財政部,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和隱憂。
一是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是否真正開始改變?在簡政放權改革推動下,地方政府掌握了項目投資的審批權,F在,他們拜會財政部,目的就是要錢,要錢是不是為了推動地方政府主導的項目投資呢?筆者認為有很大可能。比如,報道所稱的貴州省的例子就能說明這點。據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介紹:現在中央財政增速已影響到貴州地方項目的推進,原本貴廣高鐵定在明年底通車,但現在涉及資金問題建設速度放緩,“貴州固定資產投資的很多資金都來自國家財政轉移支付,中央財政收入減少,自然影響建設進度”。如果地方政府拜會財政部是為了爭取資金延續(xù)地方政府主導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是地方政府層面的投資保增長,那么,我們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就可能落空,這是值得警惕的地方。
二是地方利益訴求表達是否會影響整體財稅體制改革?地方政府拜會財政部,有一部分也是為了表達地方政府利益訴求,因為隨著“營改增”等財稅政策改革的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即將深化,地方政府財權事權劃分改革正在醞釀,所以地方政府及早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以便在接下來的財稅體制改革中獲得利于自身發(fā)展的政策優(yōu)勢,對此,地方政府的做法無可非議。筆者擔憂的是,如果“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么,那些沒有拜會財政部的地方會不會吃虧呢?這種拜會是否會影響到財稅體制調節(jié)經濟的公平公正?這些問題,也應該引起各方的注意。
財稅體制改革被寄望為本輪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對于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財稅體制改革需要站在轉方式調結構的經濟發(fā)展高度,進行改革頂層設計和穩(wěn)步推進,盡可能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擾。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