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判斷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論述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選對得1分,選錯、多選或不選得0分。
1.“教育在于使青年社會化一一在我們每個人之中,造成一個社會的我,這是教育的目的!边@是怎樣的教育目的論?( )
A.社會本位論
B.集體本位論
C.個人本位論
D.班級本位論
2.下列哪一項屬于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課程“三維目標”?( )
A.知識、智力、能力
B.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礎性學力
C.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D.知識、智力、情感
3.根據(jù)人發(fā)展的差異性,教育應該做到( )
A.循序漸進
B.教學相長
C.防微杜漸
D.因材施教
4.教師對所有對象都抱有較高的期望,并肯定提高教育效果的是( )
A.暈輪效應
B.有暈效應
C.皮格馬利翁效應
D.名人效應
5.心理學家稱之為“危險期”或“心理斷乳期”的時期發(fā)生在( )
A.小學階段
B.初中階段
C.高中階段
D.大學階段
6.練習曲線中間有一個明顯的暫時停頓期。這個時期稱為( )
A.過度學習期
B.高原期
C.疲勞期
D.潛伏期
7.下面( )是心智技能的三個特點。
A.觀念性、內(nèi)潛性、簡縮性
B.客觀性、內(nèi)潛性、簡縮性
C.客觀性、外顯性、展開性
D.觀念性、內(nèi)潛性、展開性
8.為了學好英文,把英文單詞“Tiger”聯(lián)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這是( )
A.復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元認知策略
9.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中教師對待教育職業(yè)的較高道德目標是( )
A.獻身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
B.忠于職守
C.為人師表
D.積極進取
10.( )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y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教師法規(guī)定的學歷或者經(jīng)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jīng)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A.中國公民
B.世界公民
C.華僑
D.華人
11.2010年2月28日,國務院發(fā)布《綱要》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戰(zhàn)略目標。這里的《綱要》是指( )
A.《中小學德育綱要》
B.《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
C.《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行)》
D.《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
12.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國家鼓勵高等學校畢業(yè)生到農(nóng)村地區(qū)、民族地區(qū)缺乏教師的學校任教,其身份是( )
A.志愿者
B.實習者
C.兼職者
D.見習者
13.教學技能發(fā)展的最高形態(tài)是( )
A.教學技巧
B.教學技藝
C.教學藝術
D.教學方法
14.微格教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著名教育改革家( )
A.特羅特
B.德瓦特•愛倫
C.莫利
D.拉薩爾
15.學生管理是( )
A.學校管理者為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進行有目的的教育的過程
B.對學生的潛在的學習能力挖掘的教育過程
C.學校及上級對學生進行行為控制的過程
D.教學管理人員在對學生的各種活動進行的一種強制性的限制制度
16.學生管理的三個基本要素中沒有( )
A.管理者
B.管理手段
C.管理程序
D.管理對象
17.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的區(qū)別是( )
A.兩者是對等的感念
B.兩者可以相互代替和取代
C.教學方式是教學方法的下位概念
D.教學方法是由若干的教學方式構成的,同一教學方法可以由不同的教學方式構成
18.下列關于教與學的說法中更準確的是( )
A.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B.教與學是辯證統(tǒng)一的整體C.教與學是相互作用的D.師生相互聯(lián)系的活動
19.科學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經(jīng)驗的教學設計的重大區(qū)別是( )
A.以自然的學習為指導的教學方法
B.以試驗的系統(tǒng)的方法為指導
C.以系統(tǒng)科學方法指導教學設計
D.以迅速的高效的科學為指導
20.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其進行順序是( )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
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意為開端,意、知、情、行依次進行
D.視具體情況?捎卸喾N開端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