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務院辦公廳主辦的中國政府網正式開通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此后,國務院的重要決策和政策文件等內容都將通過新媒體形式向社會公眾公開。
武漢大學互聯(lián)網科學研究中心此前發(fā)布的政務微博白皮書顯示,目前,政務微博、媒體微博和認證個人微博已經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截至2013年9月,僅騰訊平臺上開設的政務微博就超過15萬個,其中黨政機構微博10萬余個,公務人員微博5萬余個。政務微博正成為網絡問政的新平臺,第一時間接觸來自網友的直接信息和民生需求。
同時也要看到,部分政務微博在發(fā)展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沉睡不發(fā)微博、漠視不回評論、回應不具效果、虛空不做實事等。如何實現“織博為民”,樹立政府的良好網絡形象,在網絡履職能力上見實效,是政務微博需要面對的問題。
現階段,有些地方和部門僅僅是將微博當做一個“發(fā)布廣場”,定位落后于互聯(lián)網時代。筆者認為,政務微博應當是個“茶館”,不僅進行信息的互換,更要進行信息的碰撞,在碰撞中增進理解,達成共識。政務微博只有講真話、接地氣,讓政府與老百姓在這里嘮嘮家常,才能聽到真問題,而后才能帶著問題到線下解決,才能在構建服務型政府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時代,政務微博應是電子政務的延伸。如何不讓政務微博患上“癡呆癥”、“聾啞癥”,或者只會自言自語,這不僅僅是對政務微博管理者的考驗,更是對有關部門執(zhí)政能力的考驗。特別是面對群眾多元訴求時,不同的政府部門之間,部門內部不同職能單位之間,怎么樣有效連接起來,把群眾需求統(tǒng)籌好,溝通好,解決好,將是政務微博要長期面對的課題。有專家建議,在建設政府微博服務民生的同時,最好能把微博、微信與傳統(tǒng)的電子政務系統(tǒng)相關的賬號進行掛鉤,為老百姓的生活服務。這樣一來,政務微博才能更有效地引導輿論,服務民生,回應關切,成為發(fā)揮正能量的重要陣地。
相關推薦: